信用建设·法院在行动|孝感法院信用建设“组合拳”让诚信基石更牢 营商环境更优

2025-07-22 15:29
来源: 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陈诚    浏览: 21

重拳惩治失信“老赖”,暖心铺就信用“重生路”,法治声音飞入千家万户……2025年上半年,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信用宣传月”为契机,打出一套刚柔并济、疏堵结合的信用建设“组合拳”,为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雷霆执行,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法官,我还钱!不要拘留我!”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长达3年之久的被执行人鲁某,在应城法院近期开展的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专项执行行动中被拘传至法院,慑于强制措施,鲁某于行动当日一次性向申请执行人张某付清了5万元工资。这是孝感法院开展“打击拒执罪专项集中行动”震慑效应的一个生动缩影。

 


△全市法院执行现场剪影

上半年,全市法院重拳频出,锁定长期规避执行的“钉子户”,展开多轮集中执行风暴。行动中:

精准查控“断财路”:综合运用网络查控系统查控财产10604件、使用率达99.2%,让“老赖”无处藏财。

强制措施“亮锋芒”:拘传拘留 2295人次,罚款1.5万元,搜查54件次,形成强大震慑。

拒执犯罪“零容忍”: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犯罪线索5件,让挑战法律底线者付出沉重代价。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绝非虚言。孝感法院持续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将1703名“老赖”信息纳入全国平台曝光,并联动对6413人次实施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高压态势下,上半年已有3183案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7.1亿元,“法律白条”正加速变成“真金白银”。

信用修复,为“迷途者”点亮归途

惩戒是手段,引导诚信回归才是最终目的。全市法院坚持惩戒与修复并重,为有履行意愿、主动纠正错误的失信主体打开“重生之门”。

“这份《信用修复证明》就是我们的‘救命符’!”近日,孝感某建材公司负责人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对法院的“信用修复”机制感激不已。

半年前,该公司因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账户冻结、经营濒危。如今,在孝南区法院的精准帮扶下,企业不仅清偿了全部120余万元债务,还凭借法院出具的《信用修复证明》成功融资,并大胆转型“建材+直播”新模式,线上销售风生水起。该建材企业的“重生记”,生动诠释了孝感法院以司法之力修复企业信用、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在个案中铿锵回响。

从个案破冰到全域发力,孝感法院用司法担当护航企业信用。全市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因宏观经济波动、暂时经营困难而陷入失信困境,但具备挽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变“被动惩戒”为“主动帮扶”——

在执行环节审慎采取强制措施,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暂缓纳入失信名单、灵活解除基本账户冻结、给予合理履行宽限期、引导达成“分期履行”协议等柔性司法手段,为企业维持基本运转、寻求转机预留宝贵的“法治缓冲带”。上半年促成3635件案件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

一旦企业如约履行完毕,法院则迅速启动信用修复程序,对已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及时屏蔽、撤销失信信息331条、解除限高令1907人次;高效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成功引导446名个人和企业重塑信用,为143家企业扫清融资、投标、合作等障碍。

法治声音,让诚信理念“声入人心”

如何让严肃的法律条文和深刻的诚信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孝感法院创新宣传方式,让法治声音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活教材”释法:精心筛选发布首批5个运用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助力诚信建设的典型案例,后期将陆续发布涵盖严打拒执、失信惩戒后果、守信典范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以法官深入浅出的解读,让群众从身边案中读懂“失信之痛”与“守信之益”。

“零距离”普法:“送法五进”活动如火如荼,上半年开展7场,覆盖群众近2000人次。法官变身“法治讲师”,走进企业讲风险修复,深入社区教群众识别“老赖”防诈骗,驻校园播撒诚信种子,在机关倡树诚信表率。按需定制的“法治大餐”,让信用知识精准直达。

“全媒体”传声:法院自有新媒体平台高频发声,上半年发布原创稿件102篇,生动展现工作成效。同时,借力主流媒体“扩音器”,47篇报道获省级以上媒体采用,构建起全方位传播矩阵,“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共鸣持续激荡。

让诚信基石更牢,让营商环境更优。一直以来,孝感两级法院始终以筑牢社会诚信基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己任,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孝感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撑和法治保障。未来,全市法院将持续深化信用建设,创新宣传载体,优化服务举措,为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贡献更多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