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0日在孝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履职中奏响公正司法主旋律,在服务中传递司法为民正能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每一个窗口、每一次服务、每一处细节感受司法的公正、为民、责任、规范和公信,为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立足第一要务,在案件审理中让群众感受司法公正
这一年,我们把履行审判职能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升案件质效,探索机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
一是扎实履行审判职能。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5459件,审结21935件,市中级法院受理2663件,审结2377件。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036件,依法审理施秋艳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85件,熊贵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胡建锋故意杀人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安全案件296件,涉黑恶势力、“两抢一盗”、毒品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598件,化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102件,促进了平安孝感建设;坚持效果与效率并重,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6069件,审理道交事故、人身损害、特殊侵权案件2612件,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继承案件2516件,合同、金融、保险、知识产权案件5994件,调解、撤诉结案9855件,调解、撤诉率达62.6%,促进了和谐孝感建设;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审结各类行政案件495件,妥善处理社会关注的房屋拆迁、规划许可、土地登记、计划生育案件213件,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支持依法行政,促进了法治孝感建设。
二是不断提升案件质效。深入推进案件质量提档工程,出台类案指导意见6个,开展专题业务培训48次,培植精品案件349件、优秀文书76份。同时,注重保持审判质效数据的真实性,在“挤掉水分、还原真实”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影响案件质量的关键指标,2014年,全市法院案件发改率、信访投诉率分别下降10.2和5.7个百分点,一审服判息诉率、实际执行率分别提高7.1和9.8个百分点,人均结案数增加4件,平均审理时间和执行时间分别下降3天和2天,审判绩效综合指标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三是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在全省首创案件质量定责评价制度,对存在重大瑕疵和差错的119件发改案件进行定责评价,明晰法官在案件审理中的终身责任,得到省高院李静院长的充分肯定;探索审判权实施、制约、监督、评估、追责“五位一体”的闭合式权力运行机制,被省高院作为制定司法改革方案的重要参考;创新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模式,启动全省首个驻监狱科技法庭和法官工作室,服刑人员可在监区同步收看减刑、假释案件审理过程,公开庭审的同时,点亮回归之路,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省高院、省监狱管理局联合在孝感召开减刑假释工作现场会予以推广。
二、强化宗旨意识,在窗口建设中让群众感受司法为民
窗口是桥梁,畅通民意的表达,密切群众与司法的联系;窗口是舞台,展示法官、法院、法治的形象。这一年,我们创新便民利民措施,努力适应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权益兑现和宣传公开的新需求,让群众真正在窗口建设中得到实惠。
一是在窗口畅通诉讼渠道。诉讼服务是人民群众进入法院的第一站,也是他们感受法院的第一窗口。两级法院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倾力打造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互相配合的“半小时诉讼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辖区群众能在半小时内就近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线上,以全省首个“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为核心,以触摸查询屏、手机短信为神经末梢,实现审判信息查询、在线诉讼、咨询答疑、监督互动等功能,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司法的便捷;线下,以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升级改造为契机,将服务阵地前移,实现诉讼服务中心与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与法官工作站、现场与远程的有机结合,打造多维度支撑的立体服务网络,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与会代表赴云梦法院参观学习,市中级法院在全省法院院长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是在窗口兑现胜诉权益。胜诉权益能否兑现事关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也影响着他们对审判权威的第一印象,而执行就是决定这一印象的重要窗口。两级法院健全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保障群众胜诉权益最大限度得到实现。在全省率先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与金融、房产、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动,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多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建成执行指挥中心3个,配备执行指挥车3台、单兵执法仪27部,为及时处置执行线索和突发事件开辟快速通道;试水网络拍卖,两级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全部开通,12月份完成首例拍卖,溢价率达50.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近4000元。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执行案件2385件,兑现胜诉标的3.67亿元,市中级法院在全省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三是在窗口培育法治信仰。加大法治宣传公开力度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培育人民法治信仰的重要窗口。两级法院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作用,拓宽宣传公开渠道,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营造氛围。在传统手段上,利用法院物态文化特有的辐射面,传播法治理念。云梦法院建设展示睡虎地法文化的秦简馆,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安陆法院打造“一条景观线路、两个网络平台、三个参观景点”的物态文化,全省多家法院前往参观学习;孝南法院传承“剪纸文化”特色,把雕花剪纸艺术融入基层法庭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在新媒体手段上,构建“两微、两网、两热线”的多元互动平台,建成官方微博、微信12个,微博粉丝达31000多人,微信订阅用户达1800多人;发挥门户网站和诉讼服务网的作用,公开裁判文书8759份;开通QQ及12368电话服务热线,接受群众咨询2800多人次。市中级法院在全省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会议上,以专题片的形式作经验交流。
三、回应社会期待,在积极作为中让群众感受司法责任
这一年,我们坚持回应型司法模式,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各项工作,实现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是服务经济,优化发展环境。认真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153期,90%得到了采纳落实,有效延伸了司法活动对优化公共决策和社会治理的影响力,市中级法院就小学生安全教育发出的司法建议,市教育局开展专项活动进行整改;连续三年发布审判执行系列白皮书,涵盖行政审判、未成年人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多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调整司法应对措施,以“法律诊疗”形式,主动了解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发展中遇到的涉法难题,为大禹电气、湖北银行孝感分行、城管局、电力局等提供司法服务150余次。
二是服务社会,参与综合治理。健全重大案件风险防控和协调处置机制,积极参与鸿祥化工、湖北九牧等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组织工作专班,先后30多次赴广东、广西、重庆、江西等地进行诉前保全,为事件的顺利处理奠定基础;努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构建,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借助网格化平台开展网上预立案、咨询答疑、材料收转、司法确认等服务,办理司法确认案件6082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判后帮教、社区矫正和校园法制教育活动,全市法院建成“馨苑”等心理咨询中心5个,指派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法官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会诊”,促使他们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三是服务民生,保障诉讼权利。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当事人减缓免收诉讼费66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09万元,让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全市7个基层法院统一配置巡回审判车、巡回法庭标识、折叠桌椅、国徽、巡回审判箱等设施,巡回审理案件1378件,让当事人打一场便捷的官司;强化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保护,妥善处理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劳动争议、农民工工资等民生案件1557件,审结涉军、涉老、涉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案件2791件,让弱势群体打一场受保护的官司,安陆法院涉军维权工作受到全省表彰,并在全省涉军维权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省军区司令员陈守民亲自到安陆法院视察并给予高度赞扬。
四、坚持强基固本,在法院建设中让群众感受司法规范
这一年,我们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研究新办法、探索新路径,努力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在规范化的轨道上有序运转。
一是健全管理体系。注重管理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以“三级四考”为核心的审判、政务、队伍三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工作指引、行为指引“双轨并行”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健全覆盖计划制定、进程跟踪、结果反馈的全过程、全时段督办机制,完善网上与网下、日常与年终相结合的全方位、全领域评价体系,真正让规章制度、工作任务、考核奖惩落到实处;同时,强化信息化技术在法院管理中的应用,打造融合“审判流程、政务办公、业绩管理、风险防控、决策分析”五大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审判政务流程网上进行、干警工作实绩自动提取、廉政勤政风险实时提醒、大数据集成分析等功能,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在安陆召开,市中级法院、安陆法院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是提升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的关键性作用,促进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加强精神引领,围绕“法孝”文化主题,提出“孝感法院我们的家”的理念,培育干警“以院为家、家院一体”的归属感,安陆法院、云梦法院被评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加强主题教育,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中级法院组建“五人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办评价的做法得到市活动办肯定推广;加强能力培育,开展调研成果评比、速录竞赛、庭审考评等活动18次,孝感法院连续三年在全省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上名列第二,市中级法院参与的重点调研课题被省高院评定为优秀课题。
三是凸显司法廉洁。注重廉洁的保障性作用,大力推进“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的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教育,组织职业道德、理想信念、党纪党规等专题讲座,建立廉政短信平台,节假日向干警发送廉政短信,提醒广大干警时刻保持清廉之心,让干警不想贪赃枉法;强化监督,在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发放廉政监督卡和案件回访卡的基础上,开通信访举报中心网站,实现从基层法院到最高法院四级联网,让干警不能贪赃枉法;强化惩戒,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对7名违纪违法干警予以处分,让干警不敢贪赃枉法。
五、自觉接受监督,在公开透明中让群众感受司法公信
公信是司法权威的软性评价标准,是审判工作的价值追求,而司法过程的公开透明则是实现公信的重要渠道。这一年,我们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增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通过全面客观的展示,让社会公众理解支持法院工作。扎实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访联络活动,院领导牵头走访代表委员129人次,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工作、旁听案件审理627人次,向代表委员发送联络短信2800多条,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督办事项42件,市中级法院在全省法院联络督办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受理抗诉案件45件,审结30件,其中改判9件、发回重审2件、调解结案3件、维持原判16件;开通院长信箱,健全院长信件办理机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85件(次);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监督作用,在全省率先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新选任人民陪审员366名,增幅达147%,人民陪审员参审2811件,安陆人民陪审员杨玲先进事迹,入选首部全方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片《国魂》,201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CCTV-1)播出。
回首2014,我们收获了许多,全市法院18个集体、35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其中,市中级法院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云梦法院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法院”,孝南法院少年审判庭被表彰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云梦法院董金洲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两级法院在省高院召开的16个有经验交流的会议上发言12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干警的辛勤付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更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望2015,一方面,我们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审执工作的质效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的职能需要进一步拓展,法治宣传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理解和支持,缠访闹访、暴力抗法、威胁法官等问题仍然存在,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职业保障不足、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队伍超编、人才流失、结构老化、司法能力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新期待的不匹配仍然凸显,特别是司法改革将带来巨大挑战。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各位代表的支持下,攻坚克难,努力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依法治国”的开局年,是全省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年,是孝感“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全市法院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委战略部署,围绕习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要求,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工作主题,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在服务中谋为民、在改革中促公正、在履职中保发展、在规范中强队伍,努力创建“公信法院、民生法院、担当法院、效能法院”,为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谱写孝感第三次创业新篇章提供司法保障。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诉讼服务,展示司法为民新作为。增强服务意识,在司法礼仪和司法程序方面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服务举措,落实便民措施,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解决群众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拓展服务载体,加快法院APP移动平台、微网站、电子卷宗建设,方便群众零距离获取诉讼信息;创新服务方式,利用“两微、两网、两热线”开展法治宣传、新闻发布、法院开放等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自觉接受市委领导、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推进改革创新,挖掘司法公正新动力。加大对司法体制改革的宣传发动,做好全面推进改革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和行动准备。理顺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在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同时,强化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完善案件质量定责评价机制,明确具体细则,为司法终身责任制的推行奠定基础;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探索各类案件的规范庭审模式,实现程序正当、繁简适宜,确保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同时,提高诉讼效率;扎实开展立案“登记制”试点工作,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三是发挥审判职能,构建服务大局新体系。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加大案件审理执行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的“弯道超越”。妥善处置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以及涉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军工电子等高新产业、先导产业案件,为全市“100个重点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强化审判“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状况,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决策参考;加大失信行为惩戒措施的落实力度,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崇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四是加强机制建设,打造司法队伍新气象。围绕“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为法院工作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新队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化、类型化培训,开展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双向交流,提升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本体责任,拓展廉政风险防控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全程留痕、全域覆盖的防控体系;完善业绩考评机制,建立定量考核、定性评价互为补充,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警戒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干警客观全面、立体动态的考评。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刻认识、主动适应、有效引领司法工作面临的新常态,在你们温暖而信任的目光下稳步前行。
附件:《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相关用语说明
①熊贵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被告人熊贵洋于2012年至2013年间,通过QQ等方式向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级秘密1项、秘密级秘密3项,市中级法院经开庭审理,认定熊贵洋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48,000元。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2页第3行
②胡建锋故意杀人案:被告人胡建锋于2014年在市临空区杀害年仅11岁的女孩李某,为掩盖犯罪事实,抛尸水塘。由于受害对象的特殊性和犯罪后果的严重性,该案在临空区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市中级法院严格依法对该案进行了审理,认定胡建锋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2页第3行
③案件质量定责评价制度:市中级法院对改判以及发回基层法院重审的案件,分不定责、重大瑕疵、差错三个档次出具定责评价意见。被评定为不定责案件的,由合议庭向院长说明审理情况,并由院长签字认可;被评定为重大瑕疵案件、差错案件的,责成基层法院分管领导、院长向中级法院汇报处理情况。施行以来,全市法院改判发回率下降36.2%。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2页第22行
④半小时诉讼服务圈:是对孝感法院近年来构建的立体化便民诉讼服务网络的形象称谓。它通过诉讼服务阵地前移,实现中院与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与法官工作站,现场与远程、网上和网下的有机结合,缩短当事人的办事半径,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办理诉讼事务的需求。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3页第17行
⑤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是孝感法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的一项便民举措。在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立案、预约法官、查询案件、咨询法律法规等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可以在线提出监督意见,让当事人零距离行使诉讼权利,让社会公众零距离监督法院工作。(网址:www.xiaogancourt.gov.cn)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3页第19行
⑥执行指挥中心:是由远程指挥监控、执行司法查控、被执行人信息发布、执行案件信息管理、执行信息公开、执行要情等六个系统组成的执行指挥平台,可实现远程指挥、远程监控、远程查询、流程控制、视频会议以及执行视频资料实时保存等功能。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4页第10行
⑦网络拍卖:是法院利用第三方公共拍卖平台(目前主要是淘宝网司法拍卖频道),以网络竞价的方式处置诉讼资产。较之传统拍卖,网络拍卖具有零佣金、受众面广、方便快捷、公开公平等优点,能防止暗箱操作,为当事人大幅节省拍卖费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拍品价值。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4页第12行
⑧市中级法院微博名称: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级法院微信名称: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xiaoganfayuan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5页第4行
⑨心理咨询中心:是孝感法院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成立的心理咨询机构。该中心配有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沙盘、宣泄器材等设施,由审判经验丰富、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法官负责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工作,帮助未成年人克服心理障碍,塑造健康人格。
——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第6页第9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