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孝感中院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工作日常,积极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一是在“学”字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市法院先后两次收集汇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及规定,以部门为单位每月组织两次学习活动,提升干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思想认识,在执法办案中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的工作理念,全力为孝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二是在“快”字下功夫,不断提升诉讼效率。市法院开辟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从立案环节开始对涉企案件进行识别、标注,由相关院庭长跟踪、监督,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行。同时,充分运用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律师服务平台、收转发e中心等系统,引导企业纠纷网上办理快速化解,降低企业诉讼时间和成本。截止11月30日,两级法院共处理网上立案申请5930件,完成跨域立案126件。
三是以“干”字下功夫,不断提高执行合同效率。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灵活适用保全措施,避免超标的查封和乱查封;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力度,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从重依法打击,推进“诚信社会”建设。严厉打击侵犯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将影响企业发展的强迫交易、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个案处理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依法审理涉市场主体民商事案件。本院审理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采取“活”查封,允许被告有条件的出售我院查封的房产,但是必须将部分售房款提存到我院,另部分款项用于被告正常生产经营,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1至11月,全市法院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10734件;截止12月7日,全市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8.63%,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100%。
四是在“新”字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学习推广复制先进典型经验,下发通知调整破产衍生诉讼收费标准,进一步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扎实推进先行区创建事项,探索创新工作举措,安陆法院“重大涉企案件当场登记立案”、应城法院“执行繁简分流”、孝昌法院“深化企业破产府院联动”事项已被列为省级创建事项,等待最终验收。
五是在“实”字下功夫,护航企业发展。结合法官联系企业工作机制,主动与工商联对接,联合出台沟通联系机制实施办法,通过“送法上门”、司法建议、风险提示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发现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引导企业把法律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
六是在“督”字上下功夫,进一步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将涉及营商环境工作的“硬指标”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强化督导考核,制定考评办法,将涉营商环境工作任务纳入部门考核。加大对长期未结涉企案件及破产案件的清理力度,做到应结尽结。截止目前,市委第三巡察组反馈的全市法院7件2年以上未结涉企案件已全部清结;全市法院清结破产案件8件。
下一步,市法院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