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汉川法院结合队伍教育整顿,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多措并举,化解了一起矛盾错综复杂、纠纷时间长、信访诉求情理法存在冲突的重大信访案件。处理的结果是:信访人82岁的刘老先生回到了一别十七年多的房屋,信访人文女士则收到了刘老先生代儿子刘某偿还的部分欠款8万元。
这场恩怨源于20年前。判决书显示,2001年底,刘老先生之子刘某向文女士借款16万元用于做生意,约定2002年元月底还款。然而,到期后刘某避而不见。文女士在2004年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刘某应偿还文女士借款本金16万元及利息。然而,此时刘某已下落不明。
时间倒退20多年,刘某和文女士两家关系还是挺好的。也许和借款有关,2003年,刘老先生和文女士丈夫黄某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协议,将刘老先生位于汉川城区的房屋租给黄某使用三年,每年租金2200元。因黄某仅交了一年的租金,刘老先生于2005年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于2005年11月判决解除租赁合同,并由黄某付清租金2200元。然天有不测风云,该判决生效后,黄某因病去世,文女士孤儿寡母一直居住在该房屋之中。
2004年1月11日,文女士申请立案执行,后因被执行人刘某下落不明且无财产,中止执行。2018年8月,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案件补录进入执行流程系统,经动用多种最新手段仍未查找到刘某的财产及下落,案件期满,法院只得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此时,文女士已身患重病。而刘老先生一直在乡下老宅居住。
刘老先生要求文女士返还房屋,而文女士认为该房屋系当年刘某经刘老先生同意让其居住的且没有其他房屋居住,刘某又一直未偿还分文,故未搬出。此后刘老先生为要房,文女士为要钱一直纠纷不断,近三年更是为此双方都信访多次。
2019年以来,为解决双方矛盾,汉川法院从执行局法官、执行局长到分管院长、院长多次接访、研究方案、主持调解,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
2021年,汉川市委、市委政法委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来抓,为消除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汉川法院启动积案清理行动,对此案进行了再次认真研究,要求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经过研究,认为此二起案件,一件属执行不能,另一件属不能执行(生效判决书判项并没有返还房屋或者强制迁出内容,且判决当事人已去世多年),但二案在根源事实上具有关联性。因此,必须将情理法结合起来,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大局着手,借势借力,积极争取市委支持,一方面加强释法明理和调解,另一方面适时进行司法救助,体现司法温暖,促使双方放下对立,妥善解决问题。一是积极呈请市委政法委批准对文女士司法救助两万元。二是单独多次进行思想沟通交流。三是请双方亲友、单位同事、有关领导协助分头做工作。四是适时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
2021年4月13日,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刘老先生在法官的见证下,亲手打开了离别十多年房屋的大门门锁,并高兴的将8万元现金交给了文女士的亲属,双方都郑重的向法院书面承诺,不再为此事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