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陆法院雷公法庭成功调解两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耐心细致的司法作风获得了当事人的充分肯定。
2015年,谭某、王某两人受刘某雇佣,到其位于海南省的某承包工地务工。工程完工后,刘某只支付了小部分劳务费,下欠谭某20000元、王某46000元工钱未结清。自2016年起,谭某、王某两人每年都找刘某催要拖欠的劳务费,但刘某总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无奈之下,两人于2022年1月底分别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帮他们讨回自己的血汗钱。
雷公法庭受理这两起案件后,承办法官迅速梳理案情,并与被告刘某取得联系,试着进行电话调解。刘某对拖欠劳务费的事实予以认可,但表示目前自己工程款没有收回,还需要还银行贷款,实在拿不出钱来支付他们的劳务费,现在最多只能分别支付3000元,剩下的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给付。
承办法官随即与谭某、王某联系,二人均要求至少先给付10000元,才接受调解。“真的是让人寒心,他们两个人都是跟了我10多年的兄弟,以前生意不错,带他们赚钱的时候,大家都有说有笑。现在我落魄了,就翻脸告到法院,一点情面都不留,随他们怎么打官司,一分钱都莫想要。”刘某得知原告方的调解要求,顿时情绪十分激动,调解也陷入僵局。
虽然电话调解没有成功,但承办法官敏锐地察觉到原被告双方是共事10多年的朋友,虽然因为拖欠劳务费的问题走上法庭,但双方的感情基础还在,依然有调解的可能性,于是决定在开庭之日再次组织双方进行当面调解。
开庭当日,原告谭某、王某和被告刘某的代理律师均到庭。在法庭的主持下,被告律师向谭某、王某转达了刘某的还款意愿,并且解释了谭某、王某对刘某的一个误解。
原来刘某去年和妻子去重庆,并发了朋友圈,让谭某、王某误以为刘某带着全家去旅游了,是有钱但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其实刘某是和妻子一起去重庆学习现捞卤菜制作手艺,想去海南的夜市摆摊挣钱还款。被告律师出示了刘某制作卤菜的图片及视频,谭某、王某了解实情后,情绪渐渐平缓。承办法官趁热打铁,耐心做原告二人思想工作。被告律师表示,虽然刘某现在经济十分困难,但是仍然愿意先还5000,后面每个月定期还款,两年内还清。
最终原被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法官当天将民事调解书制作出来并交给原被告双方,至此,两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圆满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