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确定84家薄弱法院实现一年“脱薄”出列,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法院位列其中。
2024年9月,孝南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去年,最高法在全国法院组织开展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工作,孝南区法院进入了全国首批薄弱法院名单。
这样一家全国百强区的主城区法院,似乎很难让人将其与“薄弱”一词挂钩。因何“薄弱”?又如何“脱薄”?记者走进孝南区法院,探寻该院的蝶变之路。
省市区三级协同发力,帮基层落后法院“赶上来”
孝南区系孝感市南大门,毗邻武汉,为鄂东北重要的交通走廊。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潜力。
孝南区法院是孝感市主城区唯一的基层法院,辖区覆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场,管辖孝南区以及孝感国家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3个功能区各类诉讼案件,案件量大且种类繁多。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司法案件,2023年全院审理各类案件17000余件。
然而,该院科技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档案库房超负荷使用已久,人民法庭普遍土地规模小、业务用房有限,落后的审判业务设施加剧了积案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初印发的《关于加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的实施办法》,政治建设、业务工作、队伍素能、管理水平、保障水平等方面相对较弱、总体滞后的基层法院,可确定为薄弱法院。
2021年以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决定》,湖北省委出台《关于加强全省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湖北法院依托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人财物投入,优化法庭布局,转变工作职能,人民法庭审判质效进一步提高。
这一过程中,孝感市、孝南区两级党委政府筹措资金1.7亿元,推进资产整体置换、新建高新和临空2个人民法庭,长期制约孝南法院发展的业务用房、法庭建设等基础建设问题得到解决。
2022年,湖北高院就通过对全省13个市州中级法院、4个直属法院开展拉练检查,初步摸清基层法院短板弱项。孝南区法院等15个基层法院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薄弱基层法院。
为帮助这些相对落后的基层法院“赶上来”,2023年起,湖北高院陆续出台《院领导联系基层法院工作办法》《关于对执行工作质效落后法院实行重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起长效化联系帮扶工作机制,湖北高院院领导分别对口联系一个薄弱基层法院。
引才和引智抓改革,案件质效大幅提升
2023年,孝南区法院卧龙人民法庭审理案件1205件,员额法官人均审理案件502.5件。但受人员问题等客观条件限制,法庭办案效率在孝南法院各法庭中居下游水平。
为帮助法庭缓解压力,来自孝感大悟县法院的青年法官罗玉,被孝感中院抽调派往孝南法院参与办案。
积极推动诉前调解、合理运用简易程序、严格落实审限管理……罗玉将依法依规办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效率,也让科学的制度真正在卧龙人民法庭生根发芽。
罗玉法官到岗后,参与办案的平均审理时间62.88天,调撤率51.92%,为卧龙法庭法官人均办案量减负100.5件。卧龙人民法庭的办案效率,随着罗玉的到来,也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变。去年前三季度,卧龙法庭结案664件,结案数量同比去年同期增加73件,平均办案周期71天,同比减少11天。
为解决办案能力不够、办案力量不足问题,上级法院对孝南区法院给予了全方位的帮扶。
最高院民三庭资深法官和孝南法院知识产权法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结对指导,帮助该院法官提升专业水准;湖北高院从该院民二庭选派了1名法学博士,到孝南区法院挂职党组成员、副院长,专门负责指导加强民商事审判工作;孝感市中院从辖区5家法院先后选派4名法官、5名法官助理,到孝南法院交流办案一年。
此外,孝南区法院在编制动态调整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功增加15个中央政法专项编制。
孝南区法院明确了提升办案效率、提升案件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三个提升”目标,积极探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N”全链条司法审查机制、涉知识产权案件“130”快审模式、“五快”工作机制、“要素式”审判、“集约化”审理、多元解纷、联动联调等工作方法,全面推动审执质效整体提升。
2023年5月,湖北高院召开重点管理法院约谈会,对执行工作质效落后的5家基层法院及其所属中院院长进行约谈。孝南区法院正是5家基层法院之一。2024年,孝南区法院的执行案件结案率达99.67%,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去年以来,孝南区法院深化繁简分流改革,组建速裁审判、破产审判专业团队。今年一季度,全院结案率54.89%、同比提升20.67%,平均结案用时同比下降13天,上诉率同比下降3.63%,审判质效大幅提高。